【编者按】“盖明而教之,君子所以开后学也。”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。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,为展示我校教师在教书育人、科研创新以及社会服务中担当作为、爱岗敬业、甘于奉献的先进事迹,激励全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、献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,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,官网即日起推出“2023年优秀教师风采展示”专题报道。
课堂上,她是一位幽默风趣、深受学生喜爱的授课老师;课下,她又是一位严谨认真、积极探索的科研工作者。作为服务于中药学学科的青年教师,她挥洒热情、施展抱负,在平凡的工作中,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。她,就是刘雅蓉老师。

爱岗敬业,勇挑重担
在工作中,她勤恳敬业,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,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。她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,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,并在备赛过程中,认真学习教学理念,将备赛经验贯彻到日常教学中。本着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”的宗旨,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。教学中注意分析学生的特点,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,积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、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,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。在“以赛促教促学”的理念指引下,她获得了多项教学奖励,例如获得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级组一等奖,安徽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级组一等奖(第一名),获得beat·365(中国)官方网站第十二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、最佳课程思政奖、最佳教学设计文案奖、最佳课件奖等荣誉,获得2022年安徽省教坛新秀称号,获得2023年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等荣誉。
默默耕耘,不断钻研
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,做为一位教师,如果仅有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,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。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,因此在工作中她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,不断学习,掌握新知识,开拓知识面。在整理教案时,认真分析所选用的教材,参考大量的同类教材和文献。讲课时,预写讲课大纲,虚心向老教授们请教,请他们帮助把关。在课堂,注重讲课的艺术性,以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。同时,她注重科研反哺教学,积极进行科研探索,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引入本科生的课堂,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,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。在2021-2023学年中,刘雅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省级科研项目2项、校级科研项目2项;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。带领本科生完成的实验结果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《中国中药杂志》上,并作为封面文章受到特别的关注。

严慈相济,春风化雨
做好教书育人工作,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、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对学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。刘雅蓉在给学生授课中,通过教与学的交织,增强了学生的信任,缩短了师生感情间的距离,学生们都喜欢这个热情风趣的大姐姐。对学生的关爱还应该表现在严格要求上,对错误的行为和认识要及时纠正。2021年期末考试有一个学生有违纪行为,该同学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,认为是自己运气不好,托人来说情。对这种情况她没有简单处理了事,坚持和学生当面交流,教育学习不能投机取巧,医学学习更应该严格要求,最后学生端正了自己的认识。
教师的工作平凡而又伟大,教书育人是教师最艰巨的任务,是党和人民赋予教师的光荣责任,也是师德的核心。从教以来,她并没有刻意地追求“师德”这种虚化的概念,只是实实在在地做好本职工作。未来,她将继续努力,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,助力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。(药学院/供稿 吴达武/审核 刘晨/编发)